2023-09-30 10:15:11 | 高校网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联系电话:0571-86929123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浙江省内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特色的工科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唯一一所水利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唯一一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的“双文明”高校。学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其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56年的杭州水利学校和1958年的浙江电力专科学校,历经浙江水利电力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发展阶段,并于2022年9月正式启用南浔校区,一代代水院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为地方经济和水利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2004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给学校50周年校庆的贺信中,作出了“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的重要指示。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秉承“博学求实”之校训,践行“自强、务实、尚德、求真”之精神,坚持按照“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目标谋篇布局、持续奋斗。2017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成立全国首家河长学院;2019年列入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获批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列为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组成单位;2021年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取得突破。
学校拥有杭州钱塘、湖州南浔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701.5亩,总建筑面积75.1万平方米;其中钱塘校区占地1230.5亩、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南浔校区占地1471亩、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863人,其中本科生12110人(含双高联合培养生616人)、专科生1722人、预科生25人、留学生6人;现有教职工750余人,专任教师5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2%,硕士以上教师占90%,拥有共享院士、国家杰青、外国专家、省一流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和浙江高水平创新团队,并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劳模、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20余名。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秉持“理实结合、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主推SWH-CDIO-E工程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水利精神、实践能力”的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初步形成了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11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和2个研究机构,开设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的本专科专业37个,其中本科专业31个。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6个,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与服务,以水利水电特色学科群建设为主线,对接水利和环境生态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积极建设高端学术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升本以来,获批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16项、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公开发表四大检索期刊论文及一级期刊论文400余篇;获知识产权授权1500余项;承担横向服务项目900余项,合同到款额1.7余亿元。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建有全国首家河(湖)长学院,是服务全国治水工作的重要基地;2019年以来新增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高校智库、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省级平台实现从0到8的突破。
学校致力水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挖掘、研究和传承水文化为己任,着力打造新时代水利精神和浙江水文化的教育传播高地。学校拥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水利科学家学风传承示范基地、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水文化)、浙江省水文化研究教育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等重要平台,深入开展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传播和水文化研究三大工程,构建了“以水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育人体系,是全国系统开展水文化教育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共承担各类水文化课题40余项,出版水文化书籍十余部,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为浙江水利事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贡献。
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不断贡献中国治水智慧、治水方案。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学术科研合作、本硕联合培养。持续深化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的合作,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合作共建“浙水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表面工程研发中心”,浙江-白俄罗斯水利水电安全监测智能化装备与系统联合实验室获批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境外办学,筹建马来西亚“大禹丝路学院”。
学校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应用型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学生在各类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得了大量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以“上手快、后劲足”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历届校友中涌现出了大批行业翘楚,不少已成为水利、电力系统管理部门或企业的领导、骨干。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授予我校“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称号,学校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
钱塘江畔弄潮生,太湖之滨乘风起。当下,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殷殷嘱托,正加速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浙江省“两个先行”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高校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招生热线电话是多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系电话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系电话:0371-65790702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简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建有花园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占地面积555亩)、龙子湖校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占地面积1780亩),江淮校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池大道236号
一、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联系电话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联系电话:0871-65225127,0871-65213301二、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简介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近70年办学历史,以培养水利水电建设、运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建设者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也是全省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职学校。学校现有富民和蓝龙潭两个校区,下设水利、电力、土木、管理、人工智能等8个二级学院(
一、江西水利职业学院联系电话江西水利职业学院联系电话:0791-83847887,0791-83847834二、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简介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江西省水利厅。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是江西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院校。硬件条件优越学院地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占地面积708
一、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551-67316958,0551-67316888二、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学院概况】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水利部“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是隶属省水利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200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全国100所和全省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
一、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27-87378091,027-87378093二、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2年,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湖北省水利厅主管,业务上接受湖北省教育厅管理指导,是一所培养水利水电类相关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首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
一、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731-84081345,0731-84073248,0731-84073612二、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学校是200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水利类公办普通高校,隶属于省教育厅。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交通便利。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学习环境、食宿条件、智慧校园建设处于省内一
一、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851-85938823二、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简介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贵州省水利厅。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水利水电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万余人,教职工
一、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联系电话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联系电话:0317-7587125,0317-7587123二、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简介地理位置: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坐落在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运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沧州市是河北省辖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东,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区,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重大
2023-09-25 02:25:31
2023-09-12 13:23:37
2023-09-23 14:35:26
2023-09-10 00:36:13
2023-05-24 02:40:53
2023-09-23 20:47:00